近日,一份國家帶量采購溝通會議紀要在業內流傳。
▍如何保質量保供應
日前,4+7帶量采購全面擴圍,25個品種價格降幅較大,與聯盟地區2018年最低采購價相比,中選價平均降幅59%;與4+7試點中選價格水平相比,平均降幅25%。
其中,不同品種的價格降幅差異巨大,3家以上競爭品種降價壓力較大,其中5家以上競爭的品種平均降幅達到50%,3家以下競爭的品種平均降幅僅2%。
4+7中標價進一步壓價的同時,市場大幅擴容,如何保持質量和供應,成為業內廣泛關注的問題。
據知情人士透露,本次會議要求,企業要做好準備,未來會加大檢測及飛行檢查的力度,務必保質量保供應。
采購協議每年一簽,沒有供應的規格需折算量;落地執行第一周各地每天上報國家執行情況,執行一月后,每月上報執行情況;每家企業需嚴肅確認報量及庫存,必須由法人代表授權人確認。
要求企業按照各地落地時間提前十天進院,正式執行后如不按時供應,會按法律程序處理。
目前各地平臺與國家平臺對接已基本就緒,相關部門會同時檢測中選的64個品規及9000個替代品及相應品規。
此前4+7全面擴圍的文件明確,在價格相同情況下本輪優先次序的核心考慮仍然是保證試點地區供應穩定性,其次再考慮生產成本等其他因素。
由此看來,國家已經做好了相應的準備,只等時間一到,穩步擴面4+7。
▍余量市場如何處理
就采購要求來看,僅4+7中選品種里超3家過評的就有不少,甚至有品種達到了十幾家過評,還有些一致性評價的項目在審評審批中,落標企業要想使一致性評價的成本不斷攤薄,就要爭奪剩下的30~50%市場。
對此,會議明確,各省余量市場的政策,由各省制定,主要看醫院自主選擇,預計原研藥和價格較低的產品較有競爭優勢。部分省份社會藥店不帶量也不預付,但要求同價的情況,建議在雙方同意的基礎上進行。
余量市場能否對中選產品有傾斜,不會在標期內有變化;建議各企業迎合趨勢,逐步降價。
據了解,業內有觀點表示,本次4+7全面擴圍中,較大的降幅主要來自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氨氯地平和恩替卡韋四個品種,且都為競爭格局大于3家的品種;但同為3家以上的品種頭孢呋辛酯和蒙脫石散的降幅卻沒那么大,一是兩個品種在早期招標過程中已經實現了較低價格,降價空間很小了;二是因為蒙脫石散是OTC品種,在其他終端仍有拓展可能。
因此,余量市場也是各藥企測算降價和投標的有力依據。此次對余量市場不做傾斜性要求,對落標企業也算是一個好消息,只要有效布局剩余市場,降低成本,提升用戶粘性,仍然可以活下去。
(來源于:風云投標/賽柏藍 整理:阿妮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