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于:醫藥云端工作室
近日,北京衛健委就《北京市中醫藥條例(草案公開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時間為2020年5月29日至6月28日。
該草案共七章,分別為總則、中醫藥服務與保障、中醫藥規范與管理、中醫藥保護與傳承、中醫藥開放與創新、法律責任和附則,共計五十五條。
打擊中醫黑,加大對中成藥等醫保支持力度,支持配制和使用中藥制劑,村醫可自種自采中藥材,對基層中醫藥人員薪酬待遇給予傾斜……北京此次真的是實打實的中醫藥鼓勵措施。
重點內容包括:
詆毀、污蔑中醫藥將依法追究責任
北京此次草案建立了中醫文化宣傳輿論保護制度。《征求意見稿》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對中醫藥作虛假、夸大宣傳;不得冒用中醫藥名義牟取不正當利益、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不得以任何方式或行為詆毀、污蔑中醫藥。
此外違反相關規定,詆毀、污蔑中醫藥,尋釁滋事,擾亂公共秩序,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加大醫保支持力度,將符合條件的中成藥、中藥飲片、中藥制劑等納入醫保
《意見稿》明確要將符合條件的中醫醫療機構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范圍,將符合基本醫療保險規定的中醫診療項目、中成藥、中藥飲片和醫療機構中藥制劑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
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醫保支付制度,逐步加大對符合條件的中醫診療項目、中藥飲片和中藥制劑的醫保支持力度,動態調整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范圍中的中藥制劑支付標準。
西學中人員相應培訓考核合格,在醫師執業證書上標注后,可以在其執業范圍內使用中醫藥方法和技術。
對于中成藥處方權的問題,此次《征求意見稿》中也做了明確的規定。
經國家醫師資格考試取得醫師資格的中醫類別醫師,可以在綜合醫院、婦幼保健院、??漆t院等醫療機構臨床科室執業,在其執業范圍內開展診療活動。
其他類別醫師經過系統學習中醫藥知識,遵照中醫辨證施治原則,可以在其執業范圍內開具中成藥處方;經市中醫藥主管部門組織或認可的培訓并考核合格,在醫師執業證書上標注后,還可以在其執業范圍內開具中藥飲片處方,提供適宜的中醫技術服務。
市、區衛生健康部門應將中醫藥知識納入非中醫類別醫師繼續教育培訓、醫師定期考核的內容。
支持配制和使用中藥制劑,支持村醫自種自采藥材
為豐富醫療機構中藥制劑品種,支持醫療機構配制和使用中藥制劑。
《征求意見稿》明確,醫療機構配制的中藥制劑品種,應當依法取得制劑批準文號。僅用傳統工藝配制的中藥制劑品種,向市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備案后即可配制,不需要取得制劑批準文號。
醫療機構配制的中藥制劑經市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準,可以在指定的醫療機構之間調劑使用。市中醫藥主管部門應當建立臨床急需醫療機構中藥制劑的評估機制,并向市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推薦適宜調劑使用的品種。
鼓勵在村醫療機構執業的中醫醫師、具備中藥材知識和識別能力的鄉村醫生,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自種、自采地產中藥材并在其執業活動中使用。
支持組建醫聯體,基層醫師提供中醫服務薪酬待遇給予傾斜
《征求意見稿》明確支持中醫類別醫師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執業,鼓勵退休中醫醫師到基層提供服務。加強對全科醫師和鄉村醫生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
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中醫服務的醫師在薪酬待遇、進修培養等方面給予傾斜或優先考慮。支持中醫醫療機構牽頭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組建醫聯體。
二級以上公辦中醫醫療機構建發熱門診
《征求意見稿》要求政府舉辦的二級以上中醫醫療機構應當建立感染性疾病科,按照標準設置發熱門診、腸道門診及其他與傳染病防治相關的科室,發揮中醫藥在傳染病防治中的作用。
建立中醫藥特色優勢績效考核制度
中醫醫療機構主要提供中醫藥服務,配備醫務人員應當以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為主,在醫療活動中采用現代科學技術方法應有利于保持和發揮中醫藥特色和優勢,中醫藥服務量和中醫藥診療費用比例不得低于本市規定的標準。建立中醫藥特色優勢績效考核制度,各級政府保障績效考核資金。
完善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
《征求意見稿》強化了師承教育在中醫藥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地位,將師承作為中醫藥繼續教育的必備內容,并強化師承與學位、職稱等掛鉤的權益保障和激勵制度,建立中醫藥學術師承指導老師補助制度;
規范中醫(專長)醫師師承教育的內容、方式及出師考核要求。同時,考慮到中醫藥技能人才的缺乏,草案規定通過擴大招生、搭建服務和培訓平臺、設立技能崗位、建立傳承工作室等措施,強化對中醫藥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
近年來,中醫藥事業重視度越來越高
近年來,國家也是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發展。
2016年12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以下簡稱《中醫藥法》)頒布,并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2019年10 月26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發布,為新時代中醫藥工作提供了新方向和新指引。
而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促進中醫藥振興發展”已經被明確為2020年的重點工作,同時也再次強調了中醫藥對于民生的重要地位,也為今年的中醫藥工作指明了方向。
目前,安徽、上海等省市也發布相關中醫藥條例,大力支持中藥傳承發展與創新。